推进“放管服”改革从政策布局步入实质性落地阶段。记者了解到,近期地方不断出台具体举措,实施“多证合一”,有效推进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其中新增主体近千万户,成为拉动创业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随后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解释,“多证合一”改革没有具体明确整合的证照项目。“多”到底是几,“证”是哪几个证,国家层面不做统一规定,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当前,地方层面在落实“多证合一”改革上已经形成追赶之势。
贵州不久前在全面推行“十八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涉企证照事项,将国家统一整合的24项涉企证照事项全部纳入“多证合一”改革范畴,从2018年7月起全面实施“三十四证合一”改革。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7.57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1523户。
宁夏推进“多证合一”,实行“四十四证合一”走在全国前列。截至6月30日,宁夏共颁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59735份,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5.99万户,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74.54%。同时,简并税收业务206项。
重庆13个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在全面执行全国统一的“二十四证合一”基础上,将原已整合的七项证照事项整体纳入,实行“三十一证合一”。
此外,新疆工商管理部门发放新疆首批“二十六证合一”营业执照,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让市场主体办事更少“跑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实施改革的地方,改革前已领取“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无需重新申办“多证合一”登记,而由相关部门将企业原已备案的信息批量共享给工商部门。
“‘多证合一’等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持续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投资增速的回落,加快了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激励内需特别是民营投资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优化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的措施之一。
“多证合一”等简政放权措施的推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大关,达到1.03亿户。其中新设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企业327.4万户,同比增长12.5%。上半年,日均新设企业1.81万户。
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有效拉动创业创新和扩大就业。“新设市场主体大幅增长,成为创业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说。(记者 王文博)
关注
重庆:抢收水稻保丰收
留学安全呈现新特点 学子如何应对
山东1批次空调6个项目不合格被查 可能导致触电
钱江晚报:坚守高考的程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