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教研员大变样,没有架子了,视导接地气,点评有底气,说的都是具体问题,给我们帮了大忙。”日前,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丁庄中心小学校长刘卫星在听完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们的教学视导点评后,高兴地对记者说。
可就在几年前,德州市的教研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业务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的县教研室甚至十几年没进过新人,很多一线教师说起教研室常用“死气沉沉”来形容,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教研队伍尴尬地成了“鸡肋”。
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介绍,近年来德州市教育系统围绕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紧紧抓住教育队伍中的“关键少数”,通过强化市县教研力量,建设名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措施,打造一支助推全市教育内涵发展的领军力量。
教研队伍“大换血”
“2015年以前,我们的教研队伍存在很多问题,让我在教研室主任这个位子上很有压力。”德州市教科院常务副院长陈吉广介绍,当时德州的教研工作面临人员老化、人手不足的问题,由于教研活动开展得少,教研几乎已经与基层教师、一线课堂脱节,“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这迫切需要一场彻底的教研队伍自我革命。2016年,德州市教育局加强顶层设计,将原来的教研室升格为教育科学研究院,并争取编制和财政支持,连续两年公开选聘教研员。新入职的教研员中,有一线业务骨干10人、硕士3人、博士一人,平均年龄35岁,全院教研员增加到54人。教科院成立后,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强化特色教学和教学改革,还创新推出了“3+2”工作法、学科教研年度报告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教研员的学科引导力、课程建设力以及学术影响力。
市级教科院改革的成功给了县级教育部门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县级教研室人员组成很复杂。”陵城区教育局局长李玉海对此毫不讳言,“很多身体不好或者将要退休的人员集中在这里,有的同志甚至没有相关学科的教学经历。”
2017年,陵城区教育局将教研室升级为教科院,院内所有教研员岗位重新竞聘上岗。通过入职笔试,外地评委交流答辩等环节,当场公布成绩,原有的15名教研员有3名通过考核留任,同时从一线教师中选拔17名教研员。“这次选拔的教研员平均年龄33.6岁,里面还有研究生。”陵城区教科院院长闫忠宾告诉记者,这使陵城区教研队伍真正实现了“大换血”。
变化随之而来。组建完毕后,陵城区教科院先后组织了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视导、全区优质课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一线教师纷纷点赞。“现在教研活动很多,聚焦的也是日常教学会遇到的问题,对我们年轻教师成长很有帮助。”陵城区青年教师徐蕾说。
面临类似的问题,武城县也通过自愿报名、全员竞聘、推行聘任制等环节,完成对该县教研队伍的再造和升级,用武城县教育局局长张义忠的话说是“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如今,德州市已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在所有县(市、区)都建立了能上能下的教研人员聘任管理机制。
聚集一支1650人的本土名师队伍
教研队伍是教育队伍的关键,但对于校多面广的德州教育而言,还远远不够。德州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抓住“关键少数”的另一个着力点是涵养发展本土名师。
近日,德州市武城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于兰创设的“心语滚动作文法”,吸引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教师来观摩,于兰编著的《小学生心语滚动作文》不仅仅成为德州部分学校的教材,在全国20多个省市也有使用者。“心语”即我手写我心,强调习作内容从生活选材,真情实感是习作的灵魂。正是因为“心语滚动作文”,于兰成了市内外闻名的名师。
于兰的成功与德州市打造名师的一系列工程是分不开的。2016年,德州启动第一期名师建设工程,评选出培养人选150名,并为这些名师成长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国内外进修、网络研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术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在首批名师人选确定后,德州实施“抓名师带队伍”战略,注重发挥名师人选在本校、本县及全市的辐射效应。“具体讲,名师培养实行的是‘一带六’模式。”德州市教科院院长莫明峰介绍,德州通过鼓励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坊,开展听课评课、联合教研等方式,分别示范带动本校3名教师和外校的3名教师成长,名师带动其他教师成长的效果也将被考核。为保障名师培养工程顺利开展,德州市教育局专门设置并拨付了100万元的名师专业成长培训经费、100万元的学科基地建设经费。
按照培训计划,德州将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名师人选进行量化考核,将名师培养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最大限度发挥名师人选的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名师人选“引领一个团队、引领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学校”。
除培养名师外,该市还组建了600人的德州市首批专家团队,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成员聚集在优秀教师智慧建设教研基地,定期进行教学诊断,为学校把脉会诊。从150个名师“一带六”引领900名师,再到600人的专家团队,德州已经聚集起1650人的名师队伍,活跃在教学教研和送教支教的一线。
“订单式教研”解决基层校难题
“教研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的是广阔的视野。”陈吉广说。为此,德州市教科院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请上来”的“两走两请”工作机制。每年,德州市都安排教研员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专家学者作报告,以高端培训拓展教研员及名师队伍的专业视野。
“订单式教研”是德州“走下去”的重要形式之一。2017年,德州市教科院为禹城综合高中遴选了9名教研员作为学校的教学顾问,拉开了“订单式教研”的序幕。一年来,9名教研员针对禹城综合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了教研主题和内容,开展订单专题研究,并长期跟踪解决问题。
“‘订单式教研’解决的是学校实实在在的难题,顾问和我们教师一起评课、交流,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非常好,师生受益匪浅。”禹城综合高中校长李传友说。
除了禹城综合高中外,德州市实验中学、庆云一中、夏津一中、临邑一中等学校也纷纷下“订单”。 “学校需求就是教研方向,教学问题就是教研重点。”莫明峰说,“订单式教研”是德州转变教研方式、满足基层需求的有益尝试,目的就是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发现并推广基层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抽调先进学校的骨干在全市作经验介绍的“请上来”教研机制,可以说是德州教研的独创。其目的是,将基层经验及时“复制粘贴”,高效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为了提升教研效率和实际效果,德州市教科院坚持实行“5314”工作法,聚焦高效课堂建设、命题研究、特色办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这5个教研工作的关键,通过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成果评选、教学过程跟踪指导数据对比等激励机制,规范教学评比办法,最终锤炼出有“团队研究、责任担当、拼搏奉献、包容共赢”精神的教研队伍。(记者 王友文 郑亚博)
关注
重庆:抢收水稻保丰收
留学安全呈现新特点 学子如何应对
山东1批次空调6个项目不合格被查 可能导致触电
钱江晚报:坚守高考的程序正义